20140518

《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之3〈空間是個關鍵字〉

  〈空間是個關鍵字〉是本書的第三部分,承繼〈新自由主義與階級力量的復辟〉與〈不均地理發展筆記〉之後,說明「空間」意義脈絡以及往往被省略但相當複雜的內蘊與修飾。

  若是從事都市、建築或景觀相關的規劃、設計或研究,自然不會把「空間」排除在論述、思緒與邏輯過程。但,假若是其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學科,是否應把納入討論呢?答案是肯定的。若無空間的意論、乘載、容承,恐怕力量和論述如何運作都會顯得虛無飄渺,類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極力吹捧制度,卻無視運作制度的各種尺度、層次的空間。是的,空間是有各種尺度、層次的,應該以不同方式來理解的。這正是本文所要陳述的基本概念。

  在1973年時,Harvey就在他先前的著作中提出了三種理解空間的不同方式:絕對的、相對的、關係性的。絕對的空間,就是牛頓與迪卡兒的空間是幾何、可計算,沒有任何曖昧和不確而可以精準測量,而空間本身就是獨立於物質之外的存在;相對的空間,則是愛因斯坦的空間,空間架構是被相對化的,空間與時間是無法被分離思考的,應該以時空的聯合概念來認知,此種空間被理解為與物體之間的關係,例如各種移動和摩擦成本的討論;關係性空間,則是被認為包含在物體之中,物體只有在它自身之中包含且呈現了與其他物體的關係時才存在,因此過程並非發生在空間之中,而是界定了空間的框架,是難以測量但真實存在,可以理解成是集體記憶、美學判斷與其他意義展現的空間。

  這三種空間不應獨立解讀,而是具有某種階層性的相互辯證張力。亦即,絕對空間本身包含了絕對空間,但若是關係性空間則可能包含了相對空間與絕對空間。而我們的思考和辯證,也應該在三種空間當中游移論證,而駐紮就不動了。

  游移在三種空間中的論證則牽涉了我們如何擺放自身的時空框架,我們的身上都存有多重意義:性別、族裔、國籍、社會角色和地方認同等等,而這一切的關係性必然以某種方式進入我們主體的政治意識,而重新展現內化於特定政治主體的外在事件與空間邏輯。所以,空間是理解有形事物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各種理論廣泛援用的空間隱喻。是看得見的,也是看不見但能理解的。所以,如何理解、如何游移辯證、如何接合就顯得很重要。

  在空間化思想的辨思上,Harvey偏好引用列斐伏爾(雷飛虎,Leferbvre)的空間傳統。列斐伏爾在先人的基礎上,建構了三種空間化的思想:物質空間、空間再現、再現的空間。物質空間是著向物理接觸和感官開放的感知空間,就是經驗的空間,空間再現則是構想與再現出來的空間,再現的空間則是納入日常生活的感官、想像、情感與意義的生活空間。
Edvard Munch《The Scream
例如孟克的吶喊。這幅畫本身是物質空間中的客體(可摸可接觸可感知可經驗),但同時也是再現了一種心理狀態的(特定概念的再現),並且以某些物理形式再現了他的心理狀態(與生活經驗的接合)。

  在各家空間研究學說提出的時代,Harvey提出了他自我感覺很跳Tone的思維,把他主張的絕對、相對和關係性空間與列斐伏爾的物值空間、再現空間及空間再現整合,形成一個三乘三的矩陣。當然,Harvey自己也知道,這種絕對空間的矩陣有其自我侷限性,揭示力量也是有限的,優點是可以清楚辨析現象,缺點則是我們需要用更多想像力去跨越矩陣的限制。作者也建議,讀者應該自由建構、游移對於矩陣的解讀。

A matrix of spatialities for Marxian LINK
  其實,如果可以理解這三乘三的空間到底怎麼運作,感覺似乎就大功告成可以打完收工了。但Harvey還有很多東西要說,於是他再次引用了馬克思資本論中所引介的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和價值這三個關鍵概念,將它們置入這個舉陣當中。個別工人、機器、產品、房舍、土地以及實際勞動過程的使用價值,都是在絕對時空中可以被描述及理解的;交換導向的商品、貨幣、資本和勞動力等等,則是屬於交換價值而在相對空間中不斷追求循環和交換;價值是一種關係性概念,如馬克思索研,價值是非物質但客觀的,因此價值建構了物質關係,再進一步建構了社會關係,因此,價值是關係性的社會關係,因為價值內化了勞動過程的歷史地理,在世界市場中的資本積累條件下,而與許多生產過程和社會關係產生關聯而表現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在這樣的辯證閱讀下,我們可以從各種角度去游移,把理論暫放在矩陣中思考,異化、拜物慾望、剝削關係等,也能在當中找到一個可被理解的位置。(把資本的討論丟到三乘三的矩陣中去討論,實在是一種思維上的跳躍,此部分強烈建議去找本書來看,會有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視覺衝擊)

  在矩陣上的討論,Havey不斷強調「讓張力橫越矩陣的所有位置而辯證地移動」,是對讀者的再再提醒。矩陣是暫放而協助認識,並不是事物、論證應該定居的位址,保持游移的恆動性才能更充分理解空間的複雜與曖昧。

  本文所討論的空間認識和辯證方式,最後用了公共空間的例子來說明。作者呼應米契爾的乎告,主張「公共空間是非物質的」。配合我的空間規劃專業來理解--可以認為,公共空間作落在一個絕對空間位址上,但它應該應該連結上和其他空間配置的相對關係,以及與社會、地方、活動和日常生活產生關係性連結,使得該空間同時被絕對、相對和關係性理解、使用,這樣空間才有意義,它所處的地方也才與它有共同意義。進而可以超越物質空間的限制,而賦予該公共空間有更多的空間再現,甚至形成另一番的再現空間。

  總結,空間的意義不只是三小,更是三乘三的游移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