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8

2014第九屆全國規劃系所實習聯展論壇

  1. 許多老師都提到,要讓學生們有更多的交流時間,這點我也蠻認同的。每天在學校聽老師講、聽自己同學講都蠻膩了,如果有更多場合可以與外校系同學針對專業議題,針鋒相對一下,未嘗不可。大概就15分鐘發表,3組在1小時內完成,接著交互詰問1小時,最後老師講評0.5小時吧,雖然冗長,但互動與意義更豐富。

  2. 意義是三小?這大概是城鄉所最容易被挑戰的核心問題「你們意義何在?」、「你們這樣可行嗎?」、「你們是在挑戰政府和法規嗎?」。是呀,就是在挑戰既有框架。說真的,我也不覺得意義會當場兌現,但會在不同時間、空間、客體上展現。今日針對某項議題探究,這過程會投射到個人的學思歷程、會影響當地居民對於自身地方的檢視角度、會改變既有的社群輿論、會促成未來的某些轉變。如果我們認為有可能變更好,就做吧,不用急著現在兌現意義。

  3. 如黃宏順學長最後結語所言(結的很好,很通盤),規劃專業有很多可貴之處(所以送了一些人進去考、監兩院),無論是專業整合(其實我更愛"調和"這詞彙)、專業通才,或者對於未來的想像、過往的通盤檢討,這些是規劃專業所需的基本宏觀視野。同樣的,對於公共利益的探究,從事此途都不可避免,但公私利益的「界線」會是一路伴隨我們的繩索,或許無解,但總得面對。除了公私利益的界線,價值的選定也會一路相隨,就讓我們尊重彼此價值,認清自己的價值判斷邏輯,門打開,別設限,大步向前、繼續努力吧。

  4. 對於整體的規劃實習,很多東西都還是援用30~40年前剛從美國引進來的那一套藍圖式規劃邏輯,沒有不好,但可以更好。許多系所都在談「變遷」,但大多止步於氣候變遷。氣候變遷固然重要,但社會性的時空變遷也很重要。如果我們都願意對著氣候變遷調整規劃思維,那麼我們在面對社會結構變遷、政經變遷、時空變遷,我們如何調整規劃工具運用,如何調整規劃的價值思為呢?這點,許多學生們已經發現問題了,但卻未能適時獲得指引。

  5. 幾個詞句被我圈註了:從菁英規劃到社群主義、大家都想縫合、在地關懷、遊學活、做TOD但不講TOD、大小尺度的拉扯、過渡帶、年過半百慵懶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