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5

怎樣的人可以成為政治人物?



  怎樣的人可以成為政治人物(首長、政務官及代議士等)?我們廣泛的期待應該要有三層次特質,由內而外是道德(溫良恭儉浪公誠弘毅之類的)、學知(豐富常識知識判斷能力)及實踐(在前兩項的前提下執行它的理念)。
  
  真的這樣子嗎?某黨的不分區立委大多提名在特殊領域有聲望的政治素人,但當他們進到立院場域的時候,因為對其他領域的不熟悉、對於政治及立法過程的不熟稔,所以很多時候無法實踐他們的學知,又因為沒有太過強烈的道德,連道德也無法實踐,淪於投票部隊,而無自己的道德與學知主張。
  
反觀另一黨,在提名不分區立委的安全名單時,絕大多數都是已經在政治場域打滾多時的政治人物,或許不是該特殊領域最有聲望之士,但大多人掌握政治及立法過程,也能操控政治議程,因而在他們的學知範疇中,他們是有更多的實踐操作,而在道德的實踐上面,好像也因為是少數而不必承擔太多的外在道德壓力,相形之下更能實踐道德認知。
  
  所以,除了道德、學知及實踐以外,是不是「政治技術」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或許,這項政治技術,其實就是實踐的能力,因此政治素人有政治素人的潔白想像,但若要有更高的實踐力,或許需要有更多的政治技術。
  
但,長年打滾政壇的政治人物,就代表他具有好的「政治技術」(實踐力)嗎?想來也不見得吧?有些人是靠著長期的鐵票(無論軍公教農血緣地緣宗教)而能高枕無憂的擔任代議士,但本質上並無掌握道德和學知,也不必呈現他的實踐力,因而根本並不具備我們對於代議士的想像,本質上就是酬庸與鐵票關係,根本論不上「代與議」。
  
  另一方面,有些政務官或許具有道德與學知能力,但同樣無法掌握政治技術,在太多時候只能淪為圖章,或者做到一半就跛腳,無法實踐的道德與學知,似乎不是太有用。
  
  我們無法太期待,道德、學知和實踐階具備的政治人物來從政。具備這樣特質的人,也不一定有辦法被拔擢成為政務官或者從民選過程中脫穎而出。那麼,在有限的選擇下,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政治人物呢?(尤其是民選的)?哪些特質是我們應該掌握的?
  
  我覺得要看他的角色。如果是代議士,那麼是否具有政治技術是很重要的,沒有實踐能力,再多的道德和學知都是枉然。不過,若無道德和學知,且交相賊的話,恐怕也是很糟糕的事情;如果是首長的話,似乎需要的其實是廣納天下寒士的能耐,讓外人來成為他的道德、學知和實踐,自己當個吉祥物好了。
  
  所以,代議士要選的是行動者、首長是要選吉祥物,這樣嗎?好像也不完全是。